134-1119-1149020-85511713
鄉村振興是國家的重要戰略,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,堅持和完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,鞏固全體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。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推動鄉村振興。那么鄉村主題文化打造有哪些思路呢?下面聚橋文創一起帶您了解。
節慶是為了特定主題而舉行的慶祝活動,如傳統文化節日:春節、元宵節、清明節、端午節、中秋節等,如少數民族節日:壯族三月三、傣族潑水節、苗族花山節、彝族火把節等,又如農產品節慶:香蕉節、桃花節、西瓜節、苦瓜節等。“鄉村+節慶”是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突破口,具有經濟性、參與性、競爭性和趣味性等特點。“鄉村+節慶”的設計需要與當地歷史傳統、自然資源、產業特色等緊密結合,以節慶打造成鄉村特色文化名片,助推當地經濟發展。
非物質文化遺產,是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,是鄉村特獨特的精神標識,對鄉村特定歷史時代生產力的反映,也是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。非物質遺產代表的是中華民族的根文化和中華民族的底色,它由各族人民世代相傳,包括:口頭傳承和表現形式、表演藝術、社會實踐、儀式、節慶活動、傳統手工藝、知識和實踐等。“鄉村+非遺”融入現代生活和弘揚當代價值,通過與時尚融合、與現代設計融合、與新消費融合,打造非遺傳承和非遺產業開發,推動鄉村的經濟發展,是一些傳統村落轉型升級的抓手。
文創是指文化創意,是以文化為元素、融合多元文化、整理相關學科、利用不同載體而構建的再造與創新的文化現象。“鄉村+文創”是借助鄉村自然資源、產業特色、歷史傳統等進行鄉村旅游整合開發,通過設計、建設、運營,在鄉村文化保留和保護的基礎上,把村落打造成文化IP。以政策帶動、多元化參與、產業融合、鄉村品牌支撐,推動鄉村振興。
《鄉村振興戰略規劃(2018-2022)》明確指出:要支持農村地區優秀戲曲曲藝、少數民族文化、民間文化等傳承發展。“鄉村+演藝”是恢復各地傳統的演藝活動,來確立鄉村文化自信、培育鄉村文化自豪、追求鄉村文化自強。“鄉村+演藝”通過挖掘本土人才和引導培育青年人才,結合相關政策扶持補貼,孵化鄉村的文化能人并蘊含引領鄉村的文化風尚。
掃我,隨時在線